“无偿献血高价用血”竟是误会? 六大谣言真相大起底!
时间:2025-06-30 来源:血液中心

当手术室的无影灯亮起,当化疗病房响起微弱的呼唤,一袋温热的血液就是生命的希望。这份希望,来自千万双默默伸出的手臂。

然而,临床用血的需求持续增长,血液供需的紧平衡状态依然普遍存在,那些关于献血的种种疑虑与误解,让许多热心人停下了挽袖的脚步。现在,让我们聚焦那些广为流传的献血谣言,还原真相,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安心启航。

✘谣言一 “献血会导致贫血”

健康成人红细胞寿命约120天,衰老红细胞被脾脏清除,同时骨髓生成等量红细胞维持动态平衡。以一次献血400ml为例,损失红细胞约占全身红细胞总量的8%,献血后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 分泌增加,加速生成新的红细胞,2-3天恢复血容量,2-3周内红细胞完全再生。相关研究证实,献血者血红蛋白水平在28天内均回归正常。此外,肝脏储存铁约1000mg,可快速补充献血损失的200mg铁。在人体强大的再生能力与严格的安全标准下,科学献血不仅不会导致贫血,反而能促进血细胞更新。

谣言二 “献血可能会感染疾病”

全国血站严格执行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》,多维度保障献血者与受血者的生命安全:采血人员持双证上岗,操作接受专岗动态巡查监督;采血针、血袋等耗材经出厂灭菌、入库效期核验、包装检查后方可启用;采血执行一人一巾一带”标准,关键步骤双人核对;采血区域每日空气菌落数监测,操作台面执行医用级消毒。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,我国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,这正是无偿献血从血管到血袋全流程标准化管控的成果。

image.png

谣言三 “献血与失血无异”

有人将献血与意外失血相提并论,这实则是天壤之别。献血是健康人群缓慢、可控的“计划性失血”,骨髓造血、血容量调控等代偿机制正常运转,人体20%的储备血会从肝、脾等器官释放,以维持循环血量。而失血是病理性的“失控状态”,血液流失速度快,病人通常还伴随创伤、感染等问题,身体面临着多重打击,代偿机制失灵,进而引发血压骤降、器官缺血、凝血系统异常激活等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。二者本质区别就在于“可控性”与“代偿能力”。

谣言四 “献血会降低免疫力”

白细胞虽是免疫主力军,却仅占血液成分的1%,且寿命不过几小时到几天。献血后48小时内,骨髓就能加速生产出足量新生白细胞补上缺口。定期修剪树枝能让树木长得更茂盛,而科学献血在拯救生命的同时,也能让您的免疫系统保持年轻活力。

谣言五 “无偿献血却高价用血”

根据我国《献血法》规定,患者支付的是血液采集、检测、运输、制备、储存等成本费,血液本身没有收取费用。收取的每一分钱都在为血液安全护航:采血时使用一次性无菌采血耗材杜绝交叉感染;乙肝、丙肝、HIV、梅毒等传染病筛查+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避免传染病经血传播;冷链运输要求红细胞2-6恒温保存、血小板22震荡保存;检测不合格或临期血液将经高温灭活处理,确保零风险报废。同时,重庆地区献血者本人可等量或终身免费用血,献血者直系亲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可等量免费用血,,这份制度保障正是对爱心的郑重回应。

谣言六 “女性献血影响月经周期”

女性月经周期由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调控,通过雌激素、孕激素的周期性波动实现子宫内膜增生与脱落;而血液再生依赖骨髓造血干细胞。这两个系统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运作,互不干扰。献血后,骨髓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信号加速造血,而卵巢仍按原有节律分泌激素,不会打乱月经周期。虽然献血后血清铁蛋白会短暂下降,但通过饮食补充2周内即可恢复。修剪玫瑰不会影响它的花期,科学献血是健康女性传递生命力量的优雅方式。

当您捋起袖管的时候,将为大出血的产妇、地贫孩子、车祸重伤的患者点燃生命的火光。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言:“献血不需要纠结,捐出的血必定在救命。”献血率从1%4%的征程,需要你我共同迈步。期待更多人与爱同行,让每一滴热血都化作照亮生命的星光。

image.png


重庆市血液中心

Chongqing Blood Center


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华福大道北段21号

邮编:400015

重庆市献血服务热线:96969

版权所有Copyright@2013-2020 重庆市血液中心

渝ICP备12000513号-1

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779号